登錄網站

用戶名

密碼

親愛的小怪獸 ---Song Ya

  • 親愛的小怪獸 ---Song Ya

    親愛的小怪獸 ---Song Ya

    「你的心裡也住著一隻小怪獸嗎?」

    還 記得前陣子Google首頁有個非常可愛的插畫動畫,並且被許多網友分享嗎?畫面中有一位穿著野狼衣服的小男孩(阿奇),跟 一大群胖嘟嘟的怪獸,如果你對這個畫面有印象,那麼你可能會知道莫里斯•伯納德•桑達克(Maurice Bernard Sendak)這位著名的兒童繪本插畫家。

    有「童書界畢卡索」和「美國最具有影響 力的繪本大師」之稱的莫里斯•桑達克(1928年6月10日-2012年5月8日),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,是著名兒童文學圖畫書作家及插畫家。他最 著名的作品為1963年出版的《野獸國》(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),這個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《野獸冒險樂園》,並且被超過14個國家翻譯出版。自1950年投入插畫工作以來,一共完成了近80本童書的莫里斯曾經 五度獲得美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迪克獎(Caldecott Medal)。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(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)的美國人。

    莫里斯•桑達克 的繪本沒有特定畫風,他會根據書的內容而有不一樣的繪畫風格,但不變的是由「奇想」所發展出的主題,舉例來 說,<野獸國>以細密的筆觸繪製,<廚房之夜狂想曲>則帶有漫畫手法,<在那遙遠的地方>和<親愛的小 莉>畫風則古典淡雅,由此便知莫里斯深厚的插畫底子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本期專欄,Song Ya想來跟大家聊聊莫里斯著名的2本兒童繪本,是<野獸國>跟<廚房之夜狂想曲>。

    兒 童繪本為了讓小朋友輕易閱讀,因此多半是用簡短的句子搭配近滿版的插畫,在簡單的主題架構中陳述一個事件,通常一本優秀的繪 本,不論在文字排版或是畫面的安排其實都相當講究,這些嚴謹的過程,常常包含了相當多的細節,如同電影分鏡,都是為了讓讀者在閱讀上更能夠透過畫面而進入 故事情境裡,

    Song Ya特別想拿這2本繪本來談的原因,是因為這2本剛好都是莫里斯較被爭議的插畫作品。Song Ya在小時候就看過<野獸國>和<廚房之夜狂想曲>了,對於內容完全沒有恐懼或不適之感,只是覺得相當有趣,也許是因為家裡教育 關係,倒是會覺得小男孩阿奇很壞(笑),或是很羨慕可以在城市夜晚漂浮的米奇,所以當聽到有家長說,擔心這2本繪本會對小孩造成不良影響反倒是有點驚訝 的。

    其實在Song Ya的觀念裡,小孩子對於現實與大人看待角度並不相同,儘管部分家長對於這兩本兒童繪本感到擔心,但對兒童來說卻相對單純。例如有家長憂心<野獸 國>的怪獸造成幼兒心理恐懼,或是更受爭議的,對於<廚房之夜狂想曲>應去性化的議題,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主角小男孩那光溜溜的身體與 其夢境的過程,都不斷會讓人引起性的聯想,但我卻覺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,對兒童來說,身體即是身體,這是很單純的,然而當我們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,世界竟 然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色彩,若是從小不斷教育小孩排斥性,到了長大卻又開課要他們正常看待,那不是很矛盾嗎?再試想,若是一個男孩他缺少了第一性徵,對兒 童來說那才是最奇怪的事吧?

    我曾經跟一位家長聊過,這位家長的教育方式讓 我覺得很有趣,當他的2歲小孩爬上一個窄抖的樓梯時,身邊的友人都驚呼:「妹妹,你不要上去,那很危險,快點下來!」,然而他卻相對淡定,當我跟他聊到這 事,他跟我說:「當我在上下樓時,他也這樣跟著我上上下下,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外,小孩自己知道怎麼做。」
    這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。當然,或許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家庭,只是這種從小開始便要小孩實際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教育,也讓我有所省思。

    是不是現在的孩子,都被保護過度了?

    每 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,任何一點跌倒受傷都是不被容許發生的意外。所以在嘗試犯錯前,通常就先被阻止了,更甚者就算在真 的犯錯後卻不會被真正的教導懲罰。孩子的教養應從家庭開始,再來才是學校;孩子的人格教育,應該從小就開始,而不是先培養技藝才再注意人格發展,而更多 的,應從父母的身教做起,至少這是我所認同的,以及從身邊所看到的例子。

    繪本有趣的地方,幼兒時期翻閱與成年後再回頭翻閱因為看待事情角度不同,卻都能夠有所收穫。千萬不要小看小朋友們驚人的創造力,適當的放手,也許更能有助幼兒發展。

    "Maurice Sendak Google Doodle" Google為莫里斯•桑達克製作的首頁動畫

     

    "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" 野獸國 有聲繪本